“敏感”,一指感觉敏锐,对外界事物反应很快,皮肤或神经上比较敏感的部分;也指反应很快速,对一件事或某种东西非常敏锐,察觉快速,可很快判断或反应过来。这是百度百科上对敏感这词的解析。
有的人对声音敏感,有的人对身体的触碰敏感,有的人对特定的某件个物体或事物敏感等等。而且,敏感的程度也不同,低敏感度与高敏感度区别很大。
今天朋友a对我说,敏感的人是否更容易收到伤害,原因是a的侄女b是一位高敏感且细心的七岁小孩,小小年纪就懂得观察及照顾周围人的情绪,常常会舍去自己的利益,在跟小区小朋友玩耍的时候也会因为小朋友无意间的言语或肢体动作怀疑小朋友们是否喜欢自己。这让a 特别担心,害怕b长大定性后受到伤害,询问现在是儿童成长期是否可以前往根治。
听后,无法言喻,理解作为家庭长辈的担心,但这事不由我们做主,“敏感”的小孩是把双刃剑,不会像“顿感”的小孩一样没心没肺没那么容易受伤,不会伤春悲秋,但反面也是,观察力惊人,暖心,很会关心人。对烦恼敏感对幸福同样敏感。不是每一个“敏感”的小孩都带刀刃的有可能是阳光,0到9岁的小孩正值思想逻辑敏感期,这时候急需家长耐心引导给予关注接纳孩子,辅助小孩成长更好的自己。
美国心理学家伊莱恩·艾伦提出“高敏感度人群”的概念。伊莱恩认为,高敏感性是一种先天性特征,男女在比例上无差别。
“这种敏感并非疾病,也不是障碍,纯粹是天生具有的特质”,就像有的人天生跑得快,有的人天生手很巧,有的人天生很会唱歌一样,有些人天生就有特别敏锐的感觉,仅此而已。
成人可以用语言传达自己的情绪,也能主动回避让他们不舒服的情况,但孩子大多没有这样的能力,尤其是高敏感孩子,所以就会更痛苦,最后只能用身体反应和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有些孩子可能只懂得用闹别扭的方式表达他的不愉快或不舒服,所以身为大人更有必要主动去察觉、支持这样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