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青少年,我们会想到什么呢?
美好、快乐、懵懂、青春期。
以前说到青春期,大家都觉得是一个美好的年龄,因为好像可以长大、可以自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
而现在大部分人却对青少年加上了“青春期”的特殊符号,大家想到的都是叛逆、难管、问题制造机、家里鸡飞狗跳、亲子关系不好。是什么造成了这个群体的变化呢?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往往表面平和,身上也依然散发着阳光的气息。他可能也有很多自己想做的事,想去的地方,所以总是目光坚定。但是你又总能从他们身上发现很多有苦说不出的无奈。
他们的肩上好像总有双手,压得喘不过气来。这双手好像是在为他好,但是并不是他想要的,而且会让他不舒服。但是想逃没处逃,想走没处走,于是只能转化为愤怒压抑在心里,到达某个点就会爆发。
所以他的爆发、争吵、甚至是呐喊,都是来自于他心底的渴望和压抑,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因为当下那一点点成人眼里的小事,而是他已经堆积了很久却没有出口的内在需要。
可能是被爱、被看见、被需要。又或者仅仅是想要多一点关注,多一点理解、多一份信任、多一些自由。
现实中,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第一步往往都是踩在事上对孩子进行轮番教育,然后发现自己苦口婆心怎么说对孩子来说都没有用,还有可能得到相反的回应。
所以,如果不先从孩子这个人开始,那么就有可能与孩子的关系或者沟通陷入循环的漩涡里。本来只需要伸手就可以靠近孩子(中心点),但是却在这种反复中把孩子推得越来越远,自己也会与这个中心点拉开距离。
如果我们能在一开始就能去靠近这个孩子,那么我们就不会在外围绕那么多圈子,也不会和孩子的距离越拉越大。
当孩子出现问题,应该及时关注到孩子这个人本身,从孩子出发,而不是把注意力和关注点放在这件事上。人的问题解决了,事也就简单。
让你的孩子去为他的生命撒下属于自己的种子,相信他可以为自己做出选择,也相信他可以像成年人一样为自己负责,快乐亦或受挫都是他的人生体验。
而且我们相信他,他也知道我们相信,他有能力为自己当下的问题负责,当然也能承担得起这样的后果。
给予他足够的信任,做他坚实的后盾,他将温暖而坚定!